欢迎进入学强教育官网!

领导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5/12/1  浏览次数:34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脱颖而出,尽管也面临诸多挑战,但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企业在不少领域成为行业领袖,其制造水平、产品技术、供应链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核心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中国企业如欲保持领先并缔造基业长青,还有一种核心的软实力亟待开发和提高——那就是领导力。

      企业经营需要两大核心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方式,品牌、文化、组织、战略、技术等都属于商业模式的范畴。业务领导人的核心职责就是管理和应用财务资源,规划和开发人力资源,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这其中,业务管理者的领导力,则是真正让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商业模式产生最大价值的源动力。

      据统计,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几年,而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靠的就是领导力的作用和传承。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这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而当前已经严重不足的领导人才,在未来的缺口会进一步加大。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造成后继领导者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管理者领导力的培训,也投入了相应的资源,但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许多企业选用的那些风靡一时的培训项目大都缺乏实质内容和有效性。其结果是,接受培养的管理者们在领导力方面并未获得全面提升与发展。

      考察坊间各种领导力培训项目,会发现其绝大多数在实施时不仅没有与被培训者的岗位要求有机结合,也没有将领导力作为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只是将其视为单一的人力资源的职能工作。这令高层管理者们认为领导力的发展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范畴而不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更糟糕的做法是过于关注领导者个人的特点和某些技术能力,而忽视了对在某个岗位角色上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更为全面的核心能力以及做好相关工作所必备的关键经验。除此之外,在领导力的培养方面,一些传统的“经典”做法还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

• 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加分辨和必要的修正,照搬西方理论,缺乏与具体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

• 完全“中土式”打法,喜好采用“游击和野战”,过度依赖“街头智慧”和“民间验方”,缺乏系统的理论、工具和方法;

• 局部有效,但无法统领全局 – 受制于“门派”的限制,固守自家“专利”,仅有“三板斧”的效用;

• “百家讲坛”式授课 - 依赖“当红名师”滔滔不绝的评书式演绎,既缺乏互动体验和练习,之后也没有必要的系统跟进,只是让学员现场听着热闹,但之后却没有具体的价值体现,最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谈到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问题:什么是领导力?早期阶段,对领导力的研究侧重在领导力特质,认为只要人们具备某种领导力特质,就能够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并取得成功。最早对领导力特质的研究关注KSAO(即知识、技能、智力和其他因素),更为重视人的智商。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麦克里兰提出了素质(competency)概念,认为领导力特质不仅包含智力因素,还应包含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构建领导力模型,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麦克里兰最大的贡献是给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认为冰山以下由工作价值观、智商/ 个性、动机组成。在商业领导力咨询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师拉姆•查兰根据40 多年在领导力培养领域的经验,认为工作价值观在领导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型企业的领导者需要经历六次转型(如下图所示),也就是经历6 个关键领导层级,每个领导层级的工作价值观或工作理念不同,所需要的领导技能也不同,个人的领导力发展要随着岗位的变换,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领导力的研究逐渐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作为研究的核心。对于研究领导风格的价值,菲德勒(Fiedler,1958)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团队或组织的结构特性和形势的发展,其中包括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在研究成果方面,普遍认为主流的领导方式有指令型、亲和型、领跑型、愿景型、民主型和变革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领导力研究者逐渐把研究焦点对准了领导力的效标之一:团队氛围(Team Climate)。员工是否敬业、以及在工作上努力投入的程度,取决于领导者为下属营造的团队氛围。组织氛围的好坏直接反映了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最近,领导力的学术权威之一戴维•尤里奇等撰写了一本《领导力密码》,认为领导力包含五个方面,这也是对领导力的最新表述。

 

• 勾勒愿景,体现在领导者的战略层面;

• 主动变革,体现在领导者的执行力层面;

• 激励人心,体现在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 培养接班人,也体现了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 自我修炼,体现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尽管我们对领导力的研究还在继续,似乎没有尽头,但是我们相信正在离真理越来越近。那么,各类企业组织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领导力呢?

下一篇:关键人群培训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Copyright 2012-2014 Powered by 学强教育[97edu.net]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2182号
查看地图及行车路线